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石川
王石川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913
  • 关注人气:6,69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7-14 统计学一生均成绩与及格人数_统计学生的平均成绩

(2025-09-25 12:10:14)

7-14 统计学一生均成绩与及格人数_统计学生的平均成绩

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探讨7-14 统计学生平均成绩与及格人数的知识,同时也会分析统计学生的平均成绩的应用场景,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本文目录

  1. 谁可以帮忙做下这个题目呀 数据库课程设计
  2. 数学考试反思与总结
  3. ncaa美国大学生职业篮球联赛

教育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在评价教育质量的过程中,学生平均成绩与及格人数这两个指标常常被忽视。本文将从这两个指标出发,分析我国教育质量现状,以期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学生平均成绩与及格人数的关联性

1. 学生平均成绩

学生平均成绩是衡量学生学业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一般来说,学生平均成绩越高,说明学校的教学质量越好。在实际评价过程中,学生平均成绩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学生个体差异、教学方法、教材等。

2. 及格人数

及格人数是指在一定考试或考核中,达到及格标准的学生人数。及格人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成果,也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一个方面。一般来说,及格人数越多,说明学校的教学质量越高。

3. 关联性分析

通过对学生平均成绩与及格人数的关联性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以下规律:

(1)学生平均成绩与及格人数呈正相关。即学生平均成绩越高,及格人数也越高。

(2)学生平均成绩与及格人数的差异反映了学校教学质量的优劣。当学生平均成绩与及格人数差异较大时,说明学校教学质量存在问题。

(3)学生平均成绩与及格人数的变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质量的改善。当学生平均成绩与及格人数均呈上升趋势时,说明教育质量得到了提高。

二、我国教育质量现状分析

1. 学生平均成绩分析

近年来,我国学生平均成绩呈现稳步上升趋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普通高中毕业生平均成绩为532.4分,比2017年提高2.6分。学生平均成绩的提高并不能完全说明教育质量的提升,还需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地区差异等因素。

2. 及格人数分析

及格人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成果,也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一个方面。近年来,我国及格人数总体呈上升趋势。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普通高中及格人数比例为94.3%,比2017年提高0.5个百分点。

3. 教育质量现状总结

尽管我国学生平均成绩与及格人数均呈上升趋势,但我国教育质量现状仍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影响教育质量的公平性。

(2)地区差异明显,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3)教学方法单一,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三、提升我国教育质量的对策建议

1.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缩小地区差异。

2.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教育。

3.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4.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质。

通过对学生平均成绩与及格人数的关联性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两个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教育质量的现状。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应关注学生平均成绩与及格人数的变化趋势,努力提升教育质量,为我国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谁可以帮忙做下这个题目呀 数据库课程设计

数据库课程设计报告

计网0831数据库课程设计

1、数据的导入和导出今天是数据库实习的第一天,对于我们来说数据库虽然是今年刚刚学过的课程,但是我们已经考试完一段时间了,所以也很久没有翻书本了,很多知识在刚刚做的时候还是很陌生的,不得不翻一下书本,下面就是在第一天实习中所产生的问题报告和分析结果。

在做实训前,老师先给我们讲了数据库如何导入EXCL表,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会了,为创建表提供了方便。

首先我们是建立了一个新的KCSJ数据库,建立的数据语句如下:

用SQL语句在D:\KCSJ下创建课程设计数据库(KCSJ)

(一)CREATE DATABASE KCSJ

ON

(NAME=KCSJ_DATA,

FILENAME='D:\KCSJ_DATA.MDF')

LOG ON

(NAME=KCSJ_LOG,

FILENAME='D:\KCSJ_LOG.LDF')

将KCSJ.XLS文件中的数据导入KCSJ数据库中。导入后在数据库中将生成以下五个基本表: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年龄,入学成绩,班级,籍贯)

成绩(学号,课程号,成绩)

课程(课程号,课程名,教师名)

三角形(a,b,c,s)

回文数(A1,A2)

其中:a> 学生、成绩、课程、三角形、回文数是表的名字。

b> 学号、姓名、性别、班级、籍贯、课程名和教师名为字符型,长度分别为10 、10、2、6、8、20、10;

c> 入学成绩为整型。

d> 年龄、课程号和成绩为整型或微整型。

e> A1为整型;A2为字符型,长度为2。

f> a、b、c为float类型,代表三角形的三边,s为float类型,代表三角形的面积。

在导入数据库中KCSJ.XLS文件的数据导入的时候是在所有任务--导入数据—数据源为excel97-2000- 文件位置—导入表中的数据—修改类型和长度 最后确定。

用企业管理器创建数据库(JW0831),将KCSJ数据库中的五个表导入该数据库中。

打开所有任务 导入数据源 选择KSCJ 数据库 下一步 再选择jw0831数据库 选择所有 确定 就可以将KCSJ数据库中的五个表导入该数据库中。

简单的结构化查询

--(1)查询学生的详细记录

select*from 学生

--(2)查询学生表中前两个班级(班级名称不能重复)

select top 2 班级 from 学生

group by 班级

在做本题的时候,由于想的比较复杂,外加题意有点模糊,所以转了很大一个圈,并在老师的侧外指导下通过group by分组才把本题做了出来。

--(3)显示把 成绩表中各科学生的成绩加 20 分后的信息

select*from 成绩

where 成绩='成绩'+20

在做本题的时候,由于题意理解错误,所以我先用updata语句来进行更新,但是在做到其它题的时候,听到老师在指导其它同学的时候,把题意一说,我才恍然大悟,自己的方向又错了。然后又重新思考,接着就做出了上面的答案。

--(4)查询来自“宁波” 学生的学号、姓名、籍贯

select 学号,姓名,籍贯 from 学生

where 籍贯='宁波'

--(5)查询选修4号课程且考试成绩在70分以上的学生的学号以及所选修的课程号和成绩,显示前3条结果记录

select top 3*from 成绩

where 成绩>=70 and 课程号='4'

--(6)查询入学成绩在 300-400 分之内的学生的详细情况,并按入学成绩降序排序 ( 用两种方法完成 )

select * from 学生

where 300<入学成绩 and 入学成绩<400 order by 入学成绩 desc

select * from 学生

where 入学成绩 between 300 and 400 order by 入学成绩 desc

--(7)统计学生表中的学生人数

select count(*)from 学生

对于今天的题目做的多了,忽然发现很多题的类型都差不多,都是运用基本的书本知识,然后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然后不费吹灰之力就做出来了,我说的不费吹灰之力是简单的,但是有些还是费了好大一番功夫的。

--(8)查询学生表中姓李,姓名列包含两个字的学生的基本情况

select * from 学生

where 姓名 like '李_'

--(9)查询名字中第 2 个字为‘北'的学生的基本信息

select * from 学生

where 姓名 like '_北%

在做这几道题的时候,我解决了并也明白了—和%得区别和用途

--(10)查询选修 4 号课程,成绩在 80-90 分之间的学生学号和成绩

select*from 成绩

where 80<=成绩 and 成绩<90 and 课程号='4'

--(11)查询 JW0831 班和 JW0551 班学生的姓名、性别及班级(用谓词查询 in )

select 姓名,性别,班级 from 学生 where 班级 in('JW0831','JW0551')

group by 姓名,性别,班级

对于本道题拿到的时候,还是愣了一下的,因为我忽然不知道什么是,对于用谓词查询 in,自己不会用,在翻书翻了一遍并且询问了同学才发现如何去用它。

--(12)查询缺少成绩的学生的学号和相应的课程号

select 学号,课程号 from 成绩

where 成绩 is NULL

--(13)统计选修了4号课程学生人数

SELECT COUNT(*)AS'人数' FROM 成绩 where 课程号='4'

--(14)查询JW0831班家在河北学生的学号、姓名、性别

select 学号,姓名,性别 from 学生

where 籍贯='河北'and 班级='JW0831'

--(15)检索刘志生老师所授课程的课程号和课程名。

select 课程号,课程名 from 课程

where 教师名='刘志生'

---(16)检索年龄大于23岁的男学生的学号和姓名。

select 学号,姓名 from 学生

where 性别='男' and 年龄>23

--(17)查询学生表中姓李的学生的基本情况

select *from 学生

where 姓名 like '李%'

--(18) 统计学生表中所有学生“入学成绩”的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

select AVG(入学成绩) as'平均成绩',max(入学成绩) as'最高分',min(入学成绩) as'最低分'from 学生

--(19)查询选修了1号或者3号课程,成绩及格的学生的学号和成绩

select 学号,成绩 from 成绩

where 成绩>=60 and 课程号 in (1,3)

--(20)统计学生表中所有男女生人数

SELECT 性别, COUNT(性别)AS'人数' FROM 学生

group by 性别

对于今天的题除了自己不太熟悉课本知识和同学讨论出来的那些分析外,对于其他的题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了,因为我把今天的题做完之后,把报告写完的同时,对于明天的题我也进行了一番思考,并且还帮助其他同学解决了一些不会的问题。

星期二 天气 冷 心情 good

3、复杂的结构化查询

--(1)检索至少选修刘志生老师所授课程中一门课程的女学生姓名。

select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课程.课程号 from 学生,成绩,课程

where 性别='女' and 课程.课程号 in(select 课程号 from 课程 where 教师名='刘志生')and 学生.学号=成绩.学号

and 课程.课程号=成绩.课程号

对于今天的课程设计不是像昨天一样那么简单了,简直是提高了一个很大的层次,简直是一步三晃啊!不容易啊!就像本题一样,在查询的时候要用一个子查询和三个条件才能把它做出来!

--(2)检索吴计算同学不学的课程的课程号。

select 课程号 from 课程 where 课程号 not in(select 成绩.课程号 from 成绩,学生where 姓名='吴计算' and 成绩.学号=学生.学号)

在本题中,用的方法还真是一波三折啊!因为如果要查不学的课程,要先查出他学的课程,然后再排掉学过的!充分运用了not in这个语法

--(3)检索至少选修四门课程的学生学号。

select 学号, count(成绩.学号)as '门数' from 成绩,课程 where 成绩.课程号=课程.课程号

group by 成绩.学号

having count(成绩.学号)>=4

对于本题的用的是count做统计这个数据语句,外加可以用在group by 语句后的having条件语句。通过本题的联系,可以很好的运用count 和having语句

--(4)检索全部学生都选修的课程的课程号与课程名。

select 课程.课程名 ,课程.课程号 from 成绩,课程

where 成绩.课程号=课程.课程号

group by 课程.课程名,课程.课程号

having count(成绩.学号) in (select count(学生.学号)from 学生)

--(5)检索选修课程包含刘志生老师所授课的学生学号。

select 学号 from 成绩,课程

where 教师名='刘志生'and 成绩.课程号=课程.课程号

--(6)统计有学生选修的课程门数。

select 学号, count(成绩.学号)as '门数' from 成绩,课程 where 成绩.课程号=课程.课程号

group by 成绩.学号

--(7)求选修4号课程的学生的平均年龄。

select AVG(年龄)as'平均年龄',成绩.课程号 from 学生,成绩

where 课程号='4' and 学生.学号=成绩.学号

group by 成绩.课程号

--(8)求刘志生老师所授课程的每门课程的学生平均成绩。

select avg(成绩.成绩)as'平均成绩',课程.课程号 from 成绩,课程

where 教师名='刘志生' and 成绩.课程号=课程.课程号

group by 课程.课程号

--(9)统计每门课程的学生选修人数(超过6人的课程才统计)。要求输出课程号和选修人数,查询结果按人数降序排列,若人数相同,按课程号升序排列。

select 成绩.课程号, count(成绩.学号)as '人数' from 成绩,课程

where 成绩.课程号=课程.课程号

group by 成绩.课程号

having count(成绩.学号)>=6

order by count(成绩.学号) asc

--(10)检索学号比陆力利同学大,而年龄比他小的学生姓名。

select 学号,姓名 from 学生

where 学号>(select 学号 from 学生 where 姓名='陆力利') and 年龄<(select 年龄 from 学生 where 姓名='陆力利'

--(11)求年龄大于女同学平均年龄的男学生姓名和年龄。

select 姓名,年龄 from 学生

where 性别='男'and 年龄>(select avg(年龄)as'平均年龄'from 学生 where 性别='女')

--(12)统计学生人数超过 5人的班级名称和对应的人数

select 班级,count(学生.学号)as '人数'from 学生

group by 班级

having count(学生.学号)>=5

--(13)检索课程号和选修人数,查询结果按人数升序排列,若人数相同,按课程号降序排列。

select 成绩.课程号, count(成绩.学号)as '人数' from 成绩,课程

where 成绩.课程号=课程.课程号

group by 成绩.课程号

order by count(成绩.学号) asc,成绩.课程号 desc

这道题运用很多知识点,不但用了count 统计 还用了 group by 分组 外加排序

--(14)查询选修课程学生的学号、姓名、所选课程号、取得的成绩

select 学生.学号,学生.姓名,成绩.课程号,成绩.成绩 from 学生,成绩

where 学生.学号=成绩.学号

--(15)查询学生的学号、课程号和成绩等级

select 学号,课程号,成绩,(

CASE

WHEN 成绩>=90 and 成绩<=100 THEN 'A'

WHEN 成绩>=80 and 成绩<90 THEN 'B'

WHEN 成绩>=70 and 成绩<80 THEN 'C'

WHEN 成绩>=60 and 成绩<70 THEN 'D'

ELSE 'E'

END ) as 等级

from 成绩

本题运用了一个新的知识点,这个知识点是在老师的ppt课件上找到的,利用这个语句何以很好很方便的为管理系统中的成绩分等级,所以在本体中一定要记住本语句的语法如:case when……and then ……else end

今天小结,通过今天一天的课程设计,我觉得我收获了很多,因为它让我以前学的不太好的知识点全部都巩固了一遍,尤其是成绩、课程、学生这些表与表的链接,每次不是这里连不上就是那里连不上,但是现在不但可以连上了,还可以帮助其他同学检查出来错误,真是一笔不小的收获,虽然今天做的题比较难,但是每一次在自己的努力下做出来都会有不小的成就感……

3、复杂的结构化查询

星期三 天气 冷 心情 good

外面飘着雪花,美好的一天又已经开始了!实习已经到了一半,离回家的日子也近了很多,所以心情也是越实习越好了!今天的工作当然也完成的比较顺利!虽然有的还挺难的!但是相信自己一定就会成功!嘿嘿……看看自己的劳动成果就知道了!

3、复杂的结构化查询

--(16)查询选修了英语的学生的姓名和成绩;

select 学生.姓名,成绩.成绩 from 成绩,学生,课程

where 课程.课程名='英语'and 学生.学号=成绩.学号 and 课程.课程号=成绩.课程号

group by 学生.姓名,成绩.成绩

--(17)分别统计每个班级的男女人数(要求显示出班级、性别、对应的人数)

SELECT 班级, 性别, COUNT(性别)AS'人数' FROM 学生

group by 班级,性别

--(18)求年龄大于所有女同学年龄的男学生姓名和年龄。

select 姓名,年龄 from 学生

where 性别='男'and 年龄>(select max(年龄) from 学生 where 性别='女')

group by 姓名,年龄

--(19)计算选修了1号课程的学生的平均成绩(要求显示出课程号和对应的平均成绩)

select 课程号,avg(成绩)as'平均成绩'from 成绩

where 课程号='1'

group by 课程号

--(20)查询选修课程学生的学号、姓名、所选课程名、取得的成绩

select 学生.学号,姓名,课程.课程名,成绩.成绩 from 学生,成绩,课程

where 学生.学号=成绩.学号 and 课程.课程号=成绩.课程号

--(21)查询学生的学号、姓名、性别及所选修各门课程的成绩(要求每位学生用一个数据行显示这些信息)

SELECT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学生.性别,

(select 成绩 from 成绩 where 课程号='1' and 学生.学号=学号) as '数学',

(select 成绩 from 成绩 where 课程号='2' and 学生.学号=学号) as '英语',

(select 成绩 from 成绩 where 课程号='3' and 学生.学号=学号) as '计算机基础',

(select 成绩 from 成绩 where 课程号='4' and 学生.学号=学号) as '数据库',

(select 成绩 from 成绩 where 课程号='5' and 学生.学号=学号) as '政治',

(select 成绩 from 成绩 where 课程号='6' and 学生.学号=学号) as '体育'

FROM 学生 INNER JOIN 成绩 ON 学生.学号=成绩.学号

GROUP BY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学生.性别

--(22)查询李路路所学的课程名和对应的成绩,并按照成绩升序排列。

select 姓名,课程名,成绩 from 学生,课程,成绩

where 姓名='李路路'and 课程.课程号=成绩.课程号 and 学生.学号=成绩.学号

order by 成绩

--(23)查询平均成绩大于 75 分的课程,要求显示课程名和平均成绩。

select 课程名,avg(成绩)as'平均成绩' from 课程,成绩

where 课程.课程号=成绩.课程号

group by 课程名

having avg(成绩)>=75

--(24)查询所选课程平均成绩前三名的那些学生的姓名和平均成绩。

select top 3 学生.学号,姓名,avg(成绩.成绩)as'平均成绩'from 成绩,学生 where 学生.学号=成绩.学号 group by 学生.学号,姓名 order by avg(成绩.成绩) desc

--(25)查询和李工业在同一个班级的学号和姓名

select 学号,姓名 from 学生

where 班级 in (select 班级 from 学生 where 姓名='李工业')

--(26)查询JW0831班中入学成绩比李里高的学生的姓名

select 姓名 from 学生

where 班级='JW0831' and 入学成绩>(select 入学成绩 from 学生 where 姓名='李里')

--(27)在学生表中查询高于入学成绩平均分的学生学号、姓名、班级、入学成绩

select 学号,姓名,班级,入学成绩 from 学生

where 入学成绩>(select avg(入学成绩)as'平均成绩'from 学生)

--(28)查询没有选修课程的学生的学号和姓名

select 学生.学号,学生.姓名 from 学生

where 学号 not in(select 学号 from 成绩 group by 学号 )

--(29)查询选修了 5(含5) 门以上课程的学生的姓名。

select 姓名 from 学生,成绩,课程 where 成绩.课程号=课程.课程号 and 学生.学号=成绩.学号

group by 成绩.学号,姓名

having count(成绩.学号)>=5

--(30)查找同名同姓的学生信息。

select a1.* from 学生 a1,学生 a2

where a1.姓名=a2.姓名 and a1.学号<>a2.学号

星期四 天气 冷 心情 good

数据管理

--(1)利用学生表创建一个新表(不含数据):优秀(学号,姓名,性别),

--然后在学生表中检索每一门课程成绩都大于等于80分的学生学号、姓名和性别,

--并把检索到的值送往优秀表中。

select 学号,姓名,性别 into 优秀 from 学生

where 5>6

insert into 优秀 select 学号,姓名,性别 from 学生 where 学号 in (select 学号 from 成绩 group by 学号 having min(成绩)>=80 )

--(2)把李路路同学的选课和成绩全部删去。

delete from 成绩

where 成绩 in(select 成绩 from 学生,成绩 where 学生.学号=成绩.学号 and 姓名='李路路')

--(3)把低于总平均成绩的女同学成绩提高5%。

UPDATE 成绩 SET 成绩=成绩*(1+0.05) WHERE 成绩<(select avg(成绩.成绩)as'平均成绩'from 成绩) and 学号 in(select 学号 from 学生 where 性别='女')

--(4)把选修数学课不及格的成绩全改为空值。

UPDATE 成绩 SET 成绩=null WHERE 成绩<60 AND 课程号=(select 课程号 from 课程 where 课程名='数学')

--(5)在成绩表修改4号课程的成绩,若成绩小于等于75分时提高5%,若成绩大于75分时提高4%(用两个UPDATE语句实现)。

UPDATE 成绩 SET 成绩=成绩*0.5 WHERE 成绩<=75 and 课程号='4'

UPDATE 成绩 SET 成绩=成绩*0.4 WHERE 成绩>75 and 课程号='4'

--(6)将选修4号课程且成绩没有及格的学生的成绩调整为 60 分。

UPDATE 成绩 SET 成绩=60 WHERE 成绩<60 AND 课程号='4'

自定义函数的使用

编写一函数(hws),判断一个整数是否为回文数,若是函数值为“是”,否则为“否”,利用该函数判断回文数基本表中A1列的整数是否为回文数,若是,则A2列的值为“是”,否则为“否”。

create function hws(@A1 int)

returns char(2)

as

begin

declare @y int,@r int,@c char(2),@z int

select @y=0,@z=@A1

while @A1!=0

select @r=@A1%10,@y=@y*10+@r,@A1=@A1/10

if @y=@z

set @c='是'

else

set @c='否'

return @c

end

update 回文数 set A2=dbo.hws(A1)。

星期五 天气 冷 心情 good

游标的使用

利用游标可以访问单独数据行的特点,逐一对三角形基本表中的数据行(三条边)进行处理,求三角形的面积。

Declare yb cursor

For

Select*from 三角形

Declare @a float,@b float,@c float,@p float,@s float

Open yb

Fetch next from yb into @a,@b,@c,@s

While @@fetch_status=0

Begin

If @a+@b>@c and @a+@c>@b and @b+@c>@a

select @p=(@a+@b+@c)/2.0,@s=round(sqrt(@p*(@p-@a)*(@p-@b)*(@p-@c)),2)

else

set @s=null

update 三角形 set s=@s where current of yb

fetch next from yb into @a,@b,@c,@s

end

close yb

deallocate yb

心得体会

时光匆匆,一个星期的实习已经接近尾声了,对于本次的实习心情就是轻松加愉快,收获也是硕果累累,在老师的安排下,实习的过程是根据每天老师给的任务,按时完成作业然后再把报告写完根据规划每天都有条不絮的干着自己的事情,对于我是一个不会安排时间的人,生活中重来没有规划,所以事情每次干完不是紧一阵就是松一阵的,所以通过这次实习中在老师的安排下,自己也懂得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也从中吸取到了一些经验。

在本次实习中我不仅把本学期学习的数据库基本知识进行了点到点的复习,也把它进行了巩固,在原来没有学好的地方通过本次的实习学的比以前学的更好,不仅如此,我们在做课程设计的时候还学会了独自的思考和协作,有些知识点我们运用的不是很好,但是后面再老实的帮助和在同学的探讨下,最后都把它解决了出来。除此之外,我也感觉到实习并不是因为完成任务而实习,它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掌握知识,并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的,就像艺术一样,源于生活,而应用于生活一样。数据库的学习,也是为了以后生活中方便自己方便他人而学习的。

由于每天紧张的课程,一路都是匆匆来匆匆去,所以一个班同学的交流也是很少的,通过实习所以同学之间交流的机会也就比较多了一点,比才的感觉也因此增进了不少,以上就是本次在实习中所得到的心得,至于没有感受到的,将在以后的生活中再次的吸取生活中的经验。来进行学习中的总结。

数学考试反思与总结

数学考试反思与总结1000字(通用7篇)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结论;总和各方面的情况。以下就是我整理的数学考试反思与总结1000字范文,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考试反思与总结 篇1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和三年级学生又度过了半个学期的光阴。在这段日子里我有过喜悦,也有过困惑;有收获,也有失败。期中考试也结束了,我所带的两个班,学生考得不太理想。作为三年级数学老师的我也在不断反思,为什么学生的成绩考得不高。面对那一张张稚嫩的小脸我觉得更多反醒的应该是自己。结合本次期中考试,我做以下几点分析:

一、学生方面

1、学生在读题时不够认真仔细,甚至有漏题现象,;据监考老师反映,学生拿到试卷后,不是东张西望,就是做小动作,也不认真读题审题,做完后也不认真检查。所以说学生独立做题的能力有待加强。

2、学生们理解能力不强;特别表现在综合应用上。做题是一知半解。不够全面。

3、学生对成绩对知识的掌握缺乏必要的责任感,很多同学无所谓,当时讲能明白,过了几天又忘了。

4、相当一部分的同学基础知识不扎实,不过关。这次考试中有几个学生甚至连加、减、乘、除四则运算都不过关。就因为对所学知识掌握不扎实、不牢固,导致做起题来丢三落四的,错误百出。还有部分学生中存在着思维不够灵活,在运用所学知识方面不够灵活,题目稍微“转了个弯”,就解答不出来;另外,由于做题不够小心谨慎,也容易失分。而失分的原因多在于做题马虎,不细心,把数字看错或漏写。这里面也包括一些优生。

原因分析:

1、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有的父母长期在外面打工,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无法得到父母的照顾和指导,成了留守儿童。这些学生在家学习上无人指导和监督,就变得自由散慢,学习无自主性。

2、部分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平时作业也不认真,根本没有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3、学生的成绩提不高,还在于很多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不够,不能自觉、自主地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也不闻不问,得过且过。甚至有些学生,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哪些知识不懂,整天迷迷糊糊的。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很多学生对于学习没兴趣,上课也不能专心听讲,课后又不能自主学习,成绩就无法提高了。再者,根据家访所了解到的情况,很多学生在家里的学习不自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回到家里只是完成当天的作业而已,谈不上预习、复习。

二、教师方面

当然,学生考的成绩不理想,作为任课教师的我,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1、挖掘教材不够深,知识的渗透度不高,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教学目标不明确,课堂随 意性较大;教学重点不突出,抓不住规律性的东西,知识交代不到位。

2、教学中设计的练习题的类型太少;练习设计不科学,没有层次性,练习效率低下。

3、对学生的学习和作业习惯,要求不够严格。

4、对后进生的耐心辅导不够。

5、对学生每节课所学知识点巩固的不够及时。

文章7-14 统计学一生均成绩与及格人数_统计学生的平均成绩图片1的概述图

三、采取的措施

面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为了能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在以后的教学中,将采取以下措施:

1、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做到一步一个脚印的教学。

2、针对学困生,让他们知道自己为什么差,差在什么地方,同时,找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鼓起勇气,奋勇争先,力争赶上中等学生;优秀生,让他们平时不仅要管好自己,使自己天天向上,还要经常帮助学困生。开展“一帮一”教学的活动,让每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都与成绩较差的学生交朋友,互为小老师,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和提高。

3、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让所有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夯实基础,日日进步,相信苦尽甘来的道理。

4、加强课堂常规管理,提高课堂效率。三年级是小学阶段重要的转折期,学习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所以要重点抓学生的习惯养成,比如书写习惯、听课习惯、及时订正错题习惯、倾听习惯、思考习惯等等。这些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耐心的指正与督促,并且要至始至终的坚持。包括学生的坐姿、倾听、举手发言、尊重别人等方面。使整个班级富有朝气和向上的学习氛围;当教师和同学在发言时要学会倾听,自己不但要会思考,更要倾听别人的意见和见解,只有学会了倾听,才会使自己更会思考,思考的更加完整;数学课要学会思考,只有学会了思考,才能学数学,有了自己的思考后还要会发表,向别人阐述自己的想法;尊重别人,当别人在发言的时候,不允许插嘴打断别人的思路,即使别人说错了或者自己有更好的方法,也要在别人讲完后方可发表,这是对别人的尊重。只有把课堂常规管理抓好了,才能有效地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

5、关注学生良好的考试习惯的养成。首先让学生放松紧张的心理,在试卷发下来以后,先整体浏览一下试卷,看看题型和题量,做到心中有数。考试时做到专注、投入。还应教给学生检验的方法,对于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检验方法,这些在平时就应教给学生。每次考完试以后,让学生做试卷分析和辨析。

6、家校同步,孩子进步。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取得家长的配合。

以上是对这次期中考试的反思。在下半学期里,我将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及时跟踪辅导,因材施教。同时,虚心向其他教师请教,学习经验,争取下半学期把成绩提高上去。

数学考试反思与总结 篇2

一、本次数学试卷的命题内容比较全面,难易适度,有的题比较灵活。既能检测出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又能考查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是一份不错的试卷。

这次考试共设六道大题,包括了二年级下册所学内容,题型多样,涵盖面广,有口算、`填空、选择、计算、统计、、画图、解决问题,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目标。从卷面来看,学生的字迹工整,卷面比较整洁,书写还算认真,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

二、取得的成绩及经验

1、学习习惯良好,从整个班级的试卷中,字迹工整规范美观,没有乱画现象,说明学生日常书写习惯好,态度认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提供了保证。

2、学生的计算能力强。口算与笔算是二年级学习的重点,同时是学生认为最简单又最容易出错的内容。试卷中设计的口算,90%多的学生计算得了满分,说明学生学的扎实,计算能力强

3、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上学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选择题学生已经学会先分析,再去解决。应用题能够和生活紧密相连,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个别学生读题、审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2)少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

四、改进措施:

(1)继续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继续加强计算的训练,以便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文章7-14 统计学一生均成绩与及格人数_统计学生的平均成绩图片2的概述图

(4)学习中对点滴进步给予及时鼓励,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5)继续加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及检查的习惯。

以上是我们二3班数学这次期末考试的情况,也是我辛勤劳动的成果,它有力地证明了我们教师对待教学工作的认真严谨与精益求精的态度,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把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数学考试反思与总结 篇3

对于本次期中考试成绩,平均分在81分,优秀率为50%,及格率为90%。

文章7-14 统计学一生均成绩与及格人数_统计学生的平均成绩图片3的概述图

这份试卷基本对上个学期重要的知识点进行了有效的测评,难度适宜。

对于这次考试,我觉得问题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平时没有养成认真检查的习惯,考试的时候经常粗心大意、马马虎虎,导致很多题目会做却被扣分甚至没有做对。

2 准备不充分。考试了,学生却没有养成一种认真复习的好习惯,应该对本章有一个全面的、整体的把握。

3平时作业不够认真。这次考试有很多类似于我们平时作业的题目,而有些学生仍然出现错误,他们没有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的意识。

一、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别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出现问题应该及时向老师请教。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尽量回忆而不要囫囵吞枣。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应不造成不懂即问的学习作风,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

二、多做相关习题,养成良好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三、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

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占绝大部分的也是基础性的题目,而对于那些难题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作为冲刺,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冷静思考,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绪。特别是对自己要有信心,永远鼓励自己,除了自己,谁也不能把我打垮,要有自己不垮,谁也不能打垮我的自豪感。

由此可见,要把数学学好就得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了解数学学科的特点,使自己进入数学的广阔天地中去。我相信在以后漫长教学生涯道理上,加强培养学生的薄弱环节 ,让他们得到更好的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技能。

数学考试反思与总结 篇4

一、考试情况总结:

一模考试结束了,我班有24人取得了进步,总体成绩保持了原有的状态,位居平行班第一,各学科较上学期期末均有一定的进步。特别是本次考试班级的及格率有了很大的突破,300分以下的人员减少到4人。

非常遗憾的是班级的优秀率仍然没有提高,除了李爽、李明洋两个学生的成绩能够跻身年级前50外,其他学生离优秀还有很大的差距。从成绩上看,多数学生集中在340分—380分段,处于年级的中等或偏下的位置。

二、开展的工作及学生的变化:

进入初三第二学期,学习压力增大,四班的学生明显变得紧张而焦虑。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首先与各学科教师进行了碰头,将学生分类进行分析,对于不同的学生将进行怎样的工作与各位任课教师协商。全员参与学生的管理,特别是帮助学生管理自己的情绪,面对知识漏洞及检测的失败或是学习上的压力,要进行情绪的疏导。

第二步,坚持目标管理措施,每个月月初制定个人月目标,月底进行自我反思总结。

第三,班会时间、自习课时间、午休时间与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状。

态及困难,帮助他们缓解压力。同时,将谈话内容反馈给家长,做到双方合力,以达到效果。

值得欣慰的是,四班学生的情绪基本上保持了稳定,班级状态的稳定是促使班级学习风气日益浓厚,一模考试多数学生能够取得进步正是源于良好的风气。

学生的变化有一下几个方面的体现:

1、出现了一批好学的学生,带动班级整体学习风气的变化。除了李爽、王雅琪等学生保持一贯的努力外,还有一些中等偏上的学生例如赵昕童、陈晓雨等也表现得非常努力。这些孩子在一模考试中都取得了进步。

2、晨检及自习课多数学生都能够自己安排时间,有效学习。

3、一部分学生表现出了积极向上的状态,如袁浩皓、高林等因为有强烈的入团要求,在行为、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转变。

4、对于即将面临的中考,虽然每个人都有焦虑,但是学生之间能够互相鼓励,没有保留的给予帮助,秉承了四班一贯的“相亲相爱”的风格,这是我非常愿意看到的。

三、反思与下阶段工作:

从一模考试的情况看,班级仍然存在一些不和谐现象: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学习动力,学习效率低;有个别学生仍在扰乱课堂秩序;有一部分学生心理出现问题,需要加强关注。

下一阶段对于重点学生要开展一系列的工作。课堂纪律仍然存在问题的李沅杰,需要从感情上拉拢,从常规上严格要求;学习缺乏动力的张犇原野,需要做好家长的工作,对孩子多关心;疏于家庭管理的闫绍蒙,对其常规要常抓不懈,晓之以情;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孟启东,恩威并用,时常对其施加一定的压力;有早恋问题的王婉童,从家长到学校都严格控制他的时间,给予他更多的关注。心理压力过大,家长不知道怎样教育的张钰,帮她联系心理老师,对其进行考前心理指导。

数学考试反思与总结 篇5

这次数学期末考试,我考了95分,感到挺满意,不过还需继续努力。最近,我总结了一些学习方法来学习数学。首先,应科学的进行复习。我们不得不提到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记忆规律曲线。他在1885年发表了他的实验报告,论述了人类记忆的遗忘规律。经过大量的实验,他发现遗忘并不是均衡分布的,而是先多后少、先快后慢。经过测试得到一组数据:时间间隔记忆量刚刚记忆完毕100分钟后58.2%1小时后44.2%8-9个小时后35.8%1天后33.7%2天后27.8%6天后25.4%一个月后21.1%根据遗忘曲线,科学家们对复习时间做了很巧妙的设计,就是七次复习,按照这个时间去复习,会产生很好的记忆效果。第一次复习20分钟下课前第二次复习1小时课间第三次复习2小时课间操第四次复习1天写作业第五次复习1周周末第六次复习1个月月考第七次复习3个月期中(期末)科学研究表明,如果你严格按照这个时间去复习的话,可以节省70%的时间,保持的记忆量达到90%以上。

学习数学还需多做练习,每天限制做作业的时间,如果还有剩余时间,应多做课外习题,这点我在今年并没有做到,下半年要多严格要求自己。还要做错题本,做错的题目应抄在专门的错题本中,并且要坚持下来,才能有效的学好数学,定期的查缺补漏,在考试前看看,促使自己做到:“做过一遍不再错”的使命。还应当在题前做好标记,

在“完全弄懂保证以后不会错”的题前标“”,在“不完全明白以后有可能再错”的题前标“?”,在“不知道为什么错一直没弄懂”的题前打“△”,定期复习并弄懂其做法,还可以进行总结。

我们每周都会进行一次周练,我们不仅要做错题本,还要进行反思,尽量把不懂的弄懂,如果还觉得困难,可以和同学、老师进行讨论,不能“不懂装懂”,这十分重要。还有一点十分重要,“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这是很多老师强调的,无论什么学科我们都要做到这一点,课前预习有助于我们在课堂上有目的的听课,我们在预习时要适当做好标记,打上问号啊,都可以。上完课,就要进行适当的巩固,比如可以:做做练习,看看书。这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还可以增加学习效率,这不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吗?

还有一点,学习数学应当去理解它的做法,不能死记硬背,这是“死读书”,我们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住它,这才能是高效率。

下半年,我们将学习坐标,这虽然学起来并不难,但是,如果忽略了这一课知识,我们的数学还是得不到提升,这不是事半功倍,那么,以上的方法都得不到作用,我们应用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对待任何学科都是一样的,只要有用心去学习它,自然而然的会把各个学科学好,学踏实,这就不正是我们所希望,盼望的吗?

衷心希望我通过反思能够把数学学好,以及各个学科,“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相信只要付出,就会收获,加油!

数学考试反思与总结 篇6

一学期来,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简单与复杂相结合,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

一、知识掌握方面:

1、学生初步学会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会看和制作简单的统计表,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学生知道了体积的含义,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3、学生掌握了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以及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4、通过分数知识的教学,加强了分数概念的教学和新旧知识的联系。

二、数学学习能力方面:

1、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了选择有用信息进行归纳和类比。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2、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解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系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了

为了今后能更好的工作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1、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尖子生,注重抓两头带中间,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合理的安排时间,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

3、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4、培养多种兴趣爱好,不断扩宽知识面。

数学考试反思与总结 篇7

一、试题分析

1、考题内型

本次期中考试共五大题,第一题为选择题,第二题为填空题,第三题为解答题,第四题为解答分析题,第五题为探索题。

2、考题方向

选择题共十道题,主要考学生对中心对称、平行四边形、菱形、正方形、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判定、性质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填空题共五道题,主要考学生对实数、梯形、勾股定理、中心对称的理解和运用。解答题共四道题,主要考学生对实数的运算能力和对几何题的说理能力。解答分析题共三道题,主要考学生对旋转、平移的掌握和数形结合的能力以及数学的建模能力。探索题共三道题,主要检查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梯形、勾股定理等特殊四边形的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几何图形的观察分析能力、数学的建模能力以及学生对数形结合的分析理解能力。

3、考题设计思路

本次期中考试的目的;一是检查学生对第一章至第四章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二是检查老师对前四章的教学情况,三是通过考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

4、学生的考分预计

本套试题预计各班高分人数在10人左右,各班及格人数在25人左右,低分人数在15人左右,考试的结果是八年级各班高分人数、及格人数、低分人数都在预计的范围,达到了考试的预定效果。

二、学生的答题效果分析

1、学生的得分情况

选择题的第1、5、6、7、8、9、10题,填空题的第12、14题,解答题的第16、17、19题,解答分析题的第20、22题和探索题的第23、24题的得分效果较好。

2、学生的失分情况

选择题的第2、3、4题,填空题的第11、13、15题,解答题的第18题,解答分析题的第21、22题和探索题的第25题失分较多,失分的主要原因一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灵活处理能力较差,二是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观察分析能力较差,三是学生对几何推理的思想还不够熟练,四是学生的数、形结合的能力较差,五是学生数学的建模能力还不够好,六是学生的答题习惯还较差。

三、今后教学的对应措施

1、教学中注重基础和能力并重的教学理念。

2、在学生的学习习惯上下大功夫。

3、培养学生几何图形的观察、数学建模的能力。

4、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培优辅差的力度,特别是对差生的检查督导要落实到位。

5、下功夫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6、继续抓好教学工作中的备、教、批、辅、考、研等常规教学工作。

7、进一步抓好日日清、周周清和月月清的教学工作。

8、进一步做好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

9、充分利用好茅坪中学的优势教育教学资源,力争使优势资源共赏。

;

ncaa美国大学生职业篮球联赛

全国大学体育协会(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 Association),简称NCAA,是美国全国各大学约1200个体育协会或个人自发组成的全国性业余体育协会,总部位于印地安纳州印地安纳波利斯。

NCAA的会员分为三个等级,其中一、二级的学校可以发放体育奖学金,三级学校则不能发放体育奖学金。相应的,各种比赛也分为三个等级。

NCAA

NCAA(美国大学联盟锦标赛),全名National Committee Association America。它是由全美国千百所大专院校所参与结盟的一个协会。

NCAA(美国大学体育总会)它是主管全美大学体育事务的组织,总部设于印地安纳波里斯,其主管学校以四年制大学为主;社区学院(Community College)或二年制专科学院(Junior College) 由NJCAA(National Junior College Athletic Association)主管,四年制小型学院(Small College)则由NAIA(National Association of Intercollegiate Athletics)主管。一般所谓的NCAA,通常都是指第一区实力较强的300多所院校,而我们平常说的NCAA篮球,就是指美国第一区大学篮球赛而言。

想要加入NCAA的学校,至少必须有男女各4项运动校队才具备入会资格。而篮球运动员不仅在入学之时的SAT与ACT测验分数都有最低限制,想要打球,学业平均成绩必须居持在2.0以上,只要一门不及格,马上就不得出赛。这些规定主要是为了宣示:大学以教育为目的,因此运动员仍应以受教育为主要目标。

按照各校的实力和体育上的投入又分成第一、第二和第三区, 分别叫Division I, II 和 III.

第一区(Division I)对学校要求更高,必须支持7支以上的男子和女子球队(或者6支男子队伍和8去女子队伍),另外第年的比赛场次(要和多少同级别的球队比赛)也有规定。 第一区又分Division I-A 和 Division I-AA. Division I-A橄榄球队的学校有着更细的要求,比如球队每场比赛的上座率平均要超过15,000人,这里的上座率可以是实际上座率,也可以只看球票销售的数字。Division I-AA没有这些要求。

各联盟的组成

NCAA第一级(Division I)辖下300多所大学又各自组成不同的联盟(Conference),共有大约30个联盟左右,再加上几所未结盟学校 (Independents)。联盟的组成大部分都以地域性为主要区分标志,如太平洋十校联盟(Pacific10)大都位在西海岸,大西洋海岸联盟Atlantic Coast)的9校都位于东南海岸,顾名思意,中西部校际联盟 (Midwest Collegiate)由几所中西部学校组成。每个联盟各自组成委员会,安排赛程、场地及各种事宜,联盟的成员也偶有变化,进进出出。这种现象在近年来渐成风气,实力不错的小学校都希望加入竞争力较强的联盟,以争取更多的转播费和吸引更好的球员。

比较著名的联盟有大东联盟(Big East)、大西洋海岸联盟(ACC)、十大联盟 (Big 10)、12大联盟(Big 12),东南联盟(SEC),太平洋十校(Pac 10)以及被很多中国人误认为是个名校联盟的常春藤联盟等。去年(2005年)的橄榄球冠军就由12大联盟中的球队获得。

[篮球]

在现今美国的大学篮球,依实力分为四个等级,各级以实力可以升降;在美国最早的大学篮球联赛是长春藤大学联盟(Ivy League)于1901年举行,也就是现今美国大学篮球赛,到2004年已有103年历史。

美国大学第一级篮球联赛男子组委员会有10位委员,6位I-A代表,4位I-AA或I-AAA代表,第一级各区(东、南、中西、西等四区)各有一位委员,另6位委员经由普选产生,各区最多3位委员,行政管理员配额为50%,包含有执行长、体育董事、资深行政管理员、体育教职员代表、联盟行政管理员、学生体育选手、教练还有其它类等。

委员任期5年,由于委员会事务繁忙,规定现任教练不宜担任委员。女子第一级委员会有10位委员,6位I-A代表,4位I-AA或I-AAA代表,第一级各区(东、中东、中西、西等四区)各有2位委员,另外2位委员经由选举产生,一样规定行政管理员的员额不得超过50%。其它男、女生、第二、三级一样皆设有委员会,委员会人数稍减。

『球队与赛制』

球队:

2003年NCAA男子组三级篮球赛有988队加入(占会员数1034的95.6%),第一级有327队,女子组1017队(占会员数1034的98.4%),第一级有324队,为单项运动协会最多学校加入项目;第一级队伍数、分配区域、各联盟名称与队数等如下。

表一 NCAA篮球赛区域名称分类统计表

级别 项次 区域名称 队数 联盟数

男子组第一级

总数327队 1 东区(East) 103 32

2 中西区(Midwest) 65

3 南区(South) 100

4 西区(West) 55

女子组第一级

总数324队 1 东区(East) 101 32

2 中东区(Mideast) 91

3 中西区(Midwest) 79

4 西区(West) 53

以2003年为例,NCAA篮球赛男子组第一级联盟名称、队数统计表如下。

项次 联盟名称 队数 备注

1 美东联盟(America East Conference) 9

2 大西洋十大联盟(Atlantic 10 Conference) 12

3 大西洋海岸联盟(Atlantic Coast Conference) 9

4 太阳联盟(Atlantic Sun Conference) 12

5 12大联盟(Big 12 Conference) 12

6 大东联盟(Big East Conference) 14

7 大天际联盟(Big Sky Conference) 8

8 大南方联盟(Big South Conference) 9

9 十大联盟(Big Ten Conference) 11

10 大西部联盟(Big West Conference) 10

11 美殖民地联盟(Colonial Athletic Association) 10

12 美国联盟(Conference USA) 14

13 地平线联盟(Horizon League) 9

14 独立联盟(Independent) 7

15 常春藤联盟(Ivy Group) 8

16 大西洋地下铁联盟(Metro Atlantic Athletic Conference) 10

17 中美联盟(Mid-American Conference) 13

18 中陆联盟(Mid-Continent Conference) 8

19 中东大陆联盟(Mid-Eastern Athletic Conf.) 11

20 密苏里山谷联盟(Missouri Valley Conference) 10

21 西部山联盟(Mountain West Conference) 8

22 东北联盟(Northeast Conference) 12

23 俄亥俄山谷联盟(Ohio Valley Conference) 9

24 太平洋10大联盟(Pacific-10 Conference) 10

25 东南联盟(Southeastern Conference) 12

26 南方联盟(Southern Conference) 12

27 南陆联盟(Southland Conference) 11

28 西南体育联盟(Southwestern Athletic Conf.) 10

29 太阳带联盟(Sun Belt Conference) 11

30 爱国者联盟(The Patriot League) 8

31 西海岸联盟(West Coast Conference) 8

32 西方体育联盟(Western Athletic Conference) 10

以2003年为例,NCAA篮球女子组第一级联盟名称、队数统计表

项次 联盟名称 队数 备注

1 美东联盟(America East Conference) 9

2 大西洋十大联盟(Atlantic 10 Conference) 12

3 大西洋海岸联盟(Atlantic Coast Conference) 9

4 太阳联盟(Atlantic Sun Conference) 12

5 12大联盟(Big 12 Conference) 12

6 大东联盟(Big East Conference) 14

7 大天际联盟(Big Sky Conference) 8

8 大南方联盟(Big South Conference) 9

9 十大联盟(Big Ten Conference) 11

10 大西部联盟(Big West Conference) 9

11 美殖民地联盟(Colonial Athletic Association) 10

12 美国联盟(Conference USA) 14

13 地平线联盟(Horizon League) 9

14 独立联盟(Independent) 7

15 常春藤联盟(Ivy Group) 8

16 大西洋地下铁联盟(Metro Atlantic Athletic Conference) 10

17 中美联盟(Mid-American Conference) 13

18 中陆联盟(Mid-Continent Conference) 8

19 中东大陆联盟(Mid-Eastern Athletic Conf.) 11

20 密苏里山谷联盟(Missouri Valley Conference) 10

21 西部山联盟(Mountain West Conference) 8

22 东北联盟(Northeast Conference) 12

23 俄亥俄山谷联盟(Ohio Valley Conference) 9

24 太平洋10大联盟(Pacific-10 Conference) 10

25 东南联盟(Southeastern Conference) 12

26 南方联盟(Southern Conference) 10

27 南陆联盟(Southland Conference) 11

28 西南体育联盟(Southwestern Athletic Conf.) 10

29 太阳带联盟(Sun Belt Conference) 11

30 爱国者联盟(The Patriot League) 8

31 西海岸联盟(West Coast Conference) 8

32 西方体育联盟(Western Athletic Conference) 10

文章到此结束,7-14 统计学生平均成绩与及格人数和统计学生的平均成绩的知识您掌握了吗?期待您的再次光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neilian--]